针对沉淀法处理有色冶金酸性废水产生大量泥渣问题,建立砷、氯、氟分步去除技术,实现氟、氯、酸组分的资源化及砷的有效去除。
针对海上平台高乳化生产废水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,创建了异质纤维物理破乳新技术,避免了化学破乳剂的使用。 该技术在我国首个南海千亿方级海上气田平台Y13-1获成功应用,处理后排海生产污水的油含量(15~25 mg/L)低于所在海域国标排放限值(45 mg/L)40%以上;增产天然气1500万m3/a,同时回收石油烃约323 t/a;设备投资同比进口同功能设备低40%,节省了传统聚结滤芯每6个月更换一次内件的运维费用近500万元/年。
针对化工废水中催化剂等细微颗粒分离难题,开发了适用于甲醇制烯烃(MTO)废水处理的微通道脉动粘附-颗粒群沸腾脱附-微界面振荡脱附分离新技术,实现水-颗粒-污染物三相体系的精细分离。成功实现废催化剂(>95%)、甲基苯类(97%)回收,水循环回用率达99%,解决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环保难题。
研发出利用原水氟离子原位制备氟化钙晶种,突破过饱和曲线限制,实现了氟离子高效去除的原位晶种预制除氟技术,在石家庄煤制气废水除氟工程中得到应用,出水F- 小于1.5mg/L,节约处理成本3000万元/年,解决了园区“环保限批”问题。
针对抗生素生产废水残留高浓度抗生素的问题,创建强化水解预处理技术,实现温和条件下抗生素效价的快速去除。工程中心开发了“改进A/O”技术+“氧化耦合沉淀技术”和“强化水解预处理+生物调控+氧化吸附末端保障”技术,并成功应用于河北、山东和江苏6个药厂废水处理(总水量近万m3/d)。在保证生化出水COD从900~1200mg/L降低至≤400mg/L的前提下,吨水处理成本由8元降至1.3元,实现了抗生素减排约590t/a和抗生素抗药基因削减超80%。
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
版权所有
地址: 海淀区双清路18号
电话: 010-62849136